高饶网

​王新元:让广绣进入更广阔的空间

点击: 来源:高饶网
摘要:王新元:让广绣进入更广阔的空间 8 月 8 日,2024 年 永庆坊大学堂 迎来了广绣代表性传承人、首届 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 获得者、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州市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新元:让广绣进入更广阔的空间

8 月 8 日,2024 年 " 永庆坊大学堂 " 迎来了广绣代表性传承人、首届 " 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 " 获得者、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州市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大使王新元。他以 " 非遗广绣的传承与发展 " 为题,讲述了广绣的起源、现状及传承、创新等内容,为现场观众上了一堂精彩的广绣普及课。

这场活动由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主办,小庚的跨界读书会承办,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道办事处协办。活动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

从退伍军人到广绣大师

" 广绣 " 是粤绣的典型代表。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列为中国 " 四大名绣 "。

王新元在现场介绍,广绣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到清代乾隆年间,广绣发展到顶峰时期,广州成立了第一个粤绣行业组织 " 粤绣行 ",由于广州 " 一口通商 ",广绣也走出中国,名扬海外。

今年 42 岁的王新元已有 30 年的刺绣经历。他出生在江西乡村,从小就喜欢上了刺绣。高中毕业后他参军入伍,退伍后来到广州工作,一次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看展,让他被广绣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广绣 " 学徒 " 生涯。凭着天分和努力,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刺绣风格,并独创了新的针法——圈圈针法。

让广绣走出画框,是王新元一直尝试和努力的方向。最近几年,为了实现把广绣从悬挂在墙上作展示,到穿戴在身上当配饰,他下了不少功夫,设计出了香囊、丝巾、领带、胸针、手袋等一系列广绣衍生产品。

他不断致力于广绣的传承与创新。在作品中,他将油画、摄影、雕塑、国画、书法的线条、结构、色彩、光影变化融为一体。还积极拓展广绣的题材,开拓性地以名画、文物青铜器、人物肖像、军事、动漫等为主题,给人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感受,让广绣进入更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

" 新一代广绣人就是我的选择 "

在活动现场,王新元提到,以前他的作品一出来就被模仿,后来在荔湾区版权局的帮助下,他提高了版权意识,将自己的很多重要作品都进行了登记,这对广绣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王新元常常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新一代广绣人就是我的选择 "。

在他看来,可持续化、体系化、科学化传承是广绣在新时期传承与发展的重点。为此,他出资建立了广绣传承基地,常年开展广绣兴趣班,建立传承培训体系,培养学生已达上万人次。

他还通过讲座宣讲、绣品展示、现场教学以及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方式,扩大广绣受众面,让年轻人了解并爱上广绣。为推动人才培养的职业化,他主动对接职业院校,探索非遗广绣 " 中专 - 大专 - 本科 " 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路线。

王新元认为,市场传承是对非遗最有效的传承,分享是非遗最好的传播方式。他创立的 " 聚元祥 "" 帛绣郎 " 品牌拥有绣工近百人,成为广东著名广绣品牌。他还自学新媒体运营,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日常绣花视频,宣传广绣,被网友亲切地称为 " 绣郎 "。

活动现场展示了王新元的代表作品,吸引观众纷纷驻足欣赏。

文|记者 周欣怡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