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饶网

​中日韩自贸区是阳谋?成拉日韩一起,不成中国抢占日韩全球份额

点击: 来源:高饶网
摘要:中日韩自贸区是阳谋?成拉日韩一起,不成中国抢占日韩全球份额 2025年3月22日在东北亚地缘格局深度调整之际,第11次中日韩外长会于东京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日本外相岩屋毅与

中日韩自贸区是阳谋?成拉日韩一起,不成中国抢占日韩全球份额

2025年3月22日在东北亚地缘格局深度调整之际,第11次中日韩外长会于东京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日本外相岩屋毅与韩国外长赵兑烈的会谈成果,揭示出三方在区域经济整合与产业竞合中的战略新动向,其中重启三国自贸协定谈判成为撬动区域格局的核心杠杆。

本次会议凸显三大战略层级布局:

战略支点:自贸协定谈判牵动区域经济版图重构

作为会议最受关注的焦点,三方明确将重启停滞多年的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置于优先议程。这项覆盖全球25%制造业产能、涉及23.5万亿美元经济总量的超级自贸区构想,正成为检验东亚经济整合深度的试金石。分析人士指出,若协定落地,将形成覆盖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产业的"东亚制造共同体",通过原产地规则重构、技术标准互认等机制,实质性推动三国产业链深度嵌套。

双轨战略:合作与竞争并行的产业突围路径

王毅部长"1+1+1>3"的合作愿景背后,蕴含着清晰的产业博弈逻辑。当前中国在电动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已形成显著优势,但在半导体材料、精密仪器等高端环节仍需突破。自贸协定若能达成,可通过技术转移和市场开放实现产业链互补;若谈判受阻,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与持续强化的自主研发能力(2024年研发投入达GDP的3.2%),将支撑其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战略领域加速超车。

多维布局:构建区域合作立体网络**

会议确立的"中日韩+"合作模式展现出战略纵深感:

1. 供应链安全网:建立半导体原材料、关键矿产等战略物资的联合储备机制

2. 数字新基建:推动5G/6G技术标准协同,共建东亚数据中心枢纽

3. 绿色转型:联合开发第四代核反应堆、氢能储运等前沿技术

4. 人文纽带:通过4000万人次人员往来目标,培育技术人才流动生态圈

三方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的协同扩员,特别是推动东盟新兴经济体加入高端制造分工体系,或将重塑全球产业转移路径。这种"区域整合+自主创新"的双轨战略,使中国既能通过自贸协定强化区域经济主导权,又能依托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规模优势培育自主产业链。

当前格局下,中日韩合作已超越单纯的经济合作范畴,成为检验东亚能否形成独立经济极的关键变量。正如王毅强调的"正视历史、面向未来",这场始于经贸但不止于经贸的战略博弈,正在书写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秩序重构的新篇章。无论自贸协定进程如何,中国依托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已在高端突破与区域整合间建立起动态平衡的战略纵深。

相关文章